【感悟】拥抱身体,对话心灵——曼舞工作坊感悟发表时间:2021-11-17 12:08 如果你没学过曼舞,你也许不会想到当你在听一首你很喜欢歌曲,然后沉醉的摇晃着脑袋或者摆动着身体,乃至于你在走路时,那轻快的或规律的步伐,实际上你已经在运用曼舞进行自我疗愈了。 那一刻你的喜悦或平静或沉思,都为你的生命你的精神注入了新的能量。 如《诗.大序》有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说的是当我们的情感意志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开心至极时忍不住手舞足蹈,想要腾空跳起来,悲伤至极时捶胸顿足,整个人紧紧的蜷缩在一起,整张脸挤在一团张嘴半天最后发出悲怆的哀嚎...... 情绪的极致处往往伴随夸张的躯体动作。 那些画面成为了我们心灵电影里的某部分,这些躯体动作里承载了我们所有的情感意志,包括那些美好的,和悲伤的。 舞动治疗就是在心理治疗中使用动作,以促进个体情绪、社会、认知和生理的整合。 2015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需要换一个居住地,于是借此搬到了一个有湖的公园旁,这样清晨或是傍晚我就可以在户外绿道上跑步,还可以去附近健身锻炼身体,拥有一种我想要的健康生活方式。 持续的锻炼让我获益匪浅,身体的流畅与舒展也让我体感越来越强,状态也越来越好。同时我也发现我的右肩颈的部位总是比其他地方更为敏感和紧张,在运动的时候也更容易劳损,往往在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这个部位就容易伤痛,每次都让我烦躁不已。 2016年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跟随陈教授学习曼陀罗绘画疗愈法,伴随着学习的深入与实践,我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对陈教授提出的情结洋葱模型有了更多的体悟。其中躯体症状是情结的外壳,表情与肢体动作都与防御机制有关,或者说表情与肢体动作将防御象征性的表达了出来。 我开始感觉到身体的动作与心理疗愈之间有着某种关系,也许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深入的去理解那些体育锻炼无法完整触及和了解的身体感受。 2018年我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戏剧表达课程,学习语言表达魅力和情景戏剧在企业培训中的运用。戏剧表演中为了表达人物内在的认知与情绪会通过设计语言结构和让演员做典型的动作表情去传递这些信息,排练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经典动作”能够快速的让非专业演员“感受深受”进入角色的。当我们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仿佛身体里的某些记忆会被唤醒,那一刻情绪便自然涌现。 这也再次唤醒了我对身体动作与心理治疗之间关系的记忆,我希望能够通过专业的心理学方式去学习认识和拓展这一个领域。 于是2019年陈教授和高博士开第一期曼舞工作坊的时候,我马上报名了。 高博士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向大家澄清了曼舞并非是舞蹈/跳舞,更多是动作与动作的分析,这也是与其他舞动疗愈的明显区别。在曼舞的治疗中,咨询师通过动作来镜映来访,通过动作的改变帮助来访改变。 课堂中我们做了大量的理论学习与现场练习体验,我们的讨论从躯体动作特点到日常动作的表达方式含义再到麦独孤的本能行为与劳伦兹的刻板行为,我们的练习体验从玛丽.怀特豪斯的纯真动作舞动治疗到苏楚迪的对立动作,最后还追根溯源从萨满舞里开发了我们的自性图腾舞...... 高博士与陈教授开发的这套曼舞注重在回归到舞动治疗(英文:Movement Therapy)的本质,即“动作”而非“舞蹈”上面,因为前者我们会知道包括一个细微的眨眼/扁嘴也是动作,而后者我们更容易联想到优美的舞姿。前者人人都会,但后者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不到,那么治疗就无从谈起。 曼舞疗愈师的第一要素是对动作有基本的认识,这里除了动作通常的表达涵义以外,更包含的是躯体丰富的感知力。这恰是我过去5年的身体锻炼里最大的积累——身体系统敏感度。 在课堂上我找到了我肩膀僵硬的背后的情结印刻,并且在现场体验了一套躯体的动作改变即带来了传统心理治疗这种自上而下的谈话疗法大约5-10次才能带来的领悟与变化。 这种直观的学习改变也驱使我结合对身体康复动作的经验将这套曼舞疗法以沙龙和工作坊的形式带到了企事业团体培训活动中,这个过程一直得到两位老师的鼓励与支持。 我很自豪我曾用这个曼舞这个方法帮助过许多学员,那些他们在现场如释重负和由“重”到“松”的感受与画面,成为了我继续做好这个课程的最大动力。 2021年8月,我在学员朋友的建议下,以这些年在曼陀罗绘画疗愈法领域的耕耘和传播的经历出发,以向大众介绍曼陀罗绘画在管理情绪方面的运用为主题,参加了由广州市卫健委主办的2021年“健康中国行”的活动,并最终荣获广州市健康传播大使(情绪管理达人)的称号。 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责任,促使我提醒自己要保持学习与精进,去推广和传播能够真正走进市民朋友生活中的情绪管理方法。 在对情绪管理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按照美国巴瑞特教授最新的情绪建构理论,行为实际上是我们大脑(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一个预测/预算的反应。 从曼陀罗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行动预测的“内在参考体系”来自于身体过去不断被重复的感受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从未忘记。所以巴瑞特教授认为想要控制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最根本的一件事就是让我们的身体预算处于良好的状态。 在这方面,哈佛心理学博士拉腊.菲尔丁女士可以也有相同的意见。她提出将我们的身心看作是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驾驶的一辆车,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所经历的一切——是你的一辆车。你驾驶这辆车走过了你生命中的所有道路,一直到了现在这一刻。 所以最基本的一点是,你要注意车辆的保养和驾驶员的熟练程度。即爱护爱惜你的身体和提高你对你身体的了解程度,对身体发出的信号的敏锐度与解读正确率。 这不正是我一直坚持健身和我当初学习曼舞的原因吗? 恰逢此时我又看到了高博士曼舞开班的信息,我知道高博士的曼舞一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迭代,于是带着温故知新的期待,时隔3年后再次回到这里跟随高博士进修曼舞。 如今的课程更多沉淀出了曼舞的特征,如果说19年的课程是一首跳跃的欢快的原始森林舞曲,21年的这次课程更像阿尔卑斯山下优美的河流,重点是学员的躯体体验感,理论学习是辅助的。 我们一起在高博士带领下进行沉浸式的体验学习,非常幸运的经历了大家的能量/状态转变的众多创造性时刻,让我真正的意识到曼舞里的动作远比许多传统心理疗愈法能够更快的化解来访潜在的阻抗,帮助来访重新感受到自体的真实力量。 可以说在解决来访心理障碍方面,曼舞正是通过帮助我们认真重新的去了解这辆“身心之车”,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与身体重新获得链接后,身体的标识器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 比如面对当来访不愿或者无法与我们谈论具体事件的时候,咨询师转为与来访探讨躯体此时此刻的动作感受或者代表意义,从而让来访自然的进入来谈话主题中。 又或者面对自觉“一筹莫展”的来访,咨询师建议来访做一个与之相反的动作,与来访探讨这不同的动作感受和意义...... 相对于传统心理咨询中自上而下的谈话方式,曼舞这种自下而上方式,通过打开身体/改变身体的动作或者对动作做新的解读来改变我们的感受与认知,从而实现心理疗愈。 并且通过积极想象意象画面,通过动作带动身体进行沉浸式的体验,往往能够让来访更快的更近的触及原型自性的力量,从而获得领悟,自我力量得到极大提升。 心理分析大师卡尔.荣格认为自性作为最重要的原型统领我们的心灵全局,而自我正是通过不断的走向自性接受自性的原力引领最终个体实现‘个体化’“自性化”,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 自性原型作为一种人的心灵结构中与生俱来的内容同时也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自性到底是什么?这个背后的潜在需求是——希望这是一个具象的物体,或者一个典型的意象,比如我们会用一颗红心代表爱心和爱。 曼舞的魅力正是出现在这里,它用它的真实载体——身体去表达。所以在最后一天的自性意象表达环节,学员们接受内心的指引,用躯体去表达和展现那个最为重要的意象画面,将“无形”化为“有形”。表达者感受着此时此刻躯体动作带来的内在的感受与情绪力量,而观者则无一不为这带着生命最真实表达的力量,感到深深震撼。 那一刻,我深信我的灵魂热爱着我所热爱的这具躯体庙宇,它不会漂泊孤独,它安然的稳稳的居住在我的身体里。于是我知道和相信,当我开始深深的爱自己,这种充分的信任与爱,将会带我驶向任何我想要到达的地方。 最后,感谢高博士精心准备的课程工作坊,借助丰富的咨询经验帮助我们所有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完整体验,让我们学习和领略了曼舞的魅力。 工作坊 点击查看 ▽ 干货分享 点击查看 ▽ |